封闭小区缺人缺物?他动用“万能朋友圈”筑牢“小区封闭圈”
会战街道辖区内有22个小区,其中,房龄超过20年的老旧小区占比七成。这些小区都是半封闭且围栏损坏较多。此外,还有5个小区没有物业管理,4个小区是商住一体,人员流动性大、封闭性差。
鄂海波(右)在秋林商住小区硬封闭施工现场
鄂海波(中)协助街道查看小区卡口登记情况
疫情防控期间,如何封闭这些小区,成为摆在会战街道工作人员面前的一大难题。为进一步充实疫情防控一线人员力量,萨尔图区派区信访局入驻会战街道,结成 “包扶对子”,共同开展疫情防控工作。
萨尔图区信访局局长鄂海波带领信访局11名工作人员在各个小区里转了一大圈,决定先为立志小区做硬封闭。
立志小区紧邻世纪大道,东西跨度近一公里,围栏破损200多处。
会战街道书记钟丽娟知道立志小区的实际情况,可封小门、堵围栏,都得要材料。“粗略估计,光修补立志小区世纪大道沿线的栅栏,也得需要700多延长米材料,这么多材料上哪找去啊。”
“我有一个做废旧物资回收生意的朋友,我问问他有没有办法。”鄂海波马上给朋友张金良拨去电话,说要“借”点围栏和钢管,用完之后还回去。
张金良也是敞亮人,一听是为疫情防控做封闭,一口应承:“行,你来拉吧。”
鄂海波又找到从事建材生意的朋友钟颜辉出车出人,一台载重量为8吨的货车,倒腾了十几趟,拉来了近300片围栏和140多根钢管。
围栏能直接安装,可钢管每根4米长,硬封闭时难免会被割断,有的还因为打桩需要,被钉进了土里。
说好的是“借”,这样咋往回还?“先施工吧,抢时间,别耽误进度。”鄂海波看着断成好几截的钢管,琢磨再三,又把电话拨给了张金良,说明了这边的情况。
张金良理解他的难处,只说:“没事,等疫情结束,你能收回来多少就收多少,剩下的,就当我给防疫作贡献了。”
通过“万能的朋友圈”,鄂海波还找到了一个打桩机、一辆货车和几个工人,自掏腰包提供了口罩、酒精,承诺工资现结。又给工人们居住小区的物业打电话说明情况,再三保证会确保人员安全,终于把人“劝”了出来。
用工用料问题都解决了,会战街道、宝石花物业、萨尔图区信访局人员也加入进来,大家忙活到晚上10点多,立志小区硬封闭任务完成了,只留了世纪大道边的一个北门供人、车出入,其他出口被成功封堵。
秋林商住小区日常没有物业公司管理,疫情防控期间,没有施工队愿意接活。鄂海波不但找朋友协调来封堵物资,还找来朋友当免费的“力工”。上午研究封闭方案,中午开始施工,下午就完事了。
22个小区的硬封闭完成了,留出的22个出入口必须有人24小时值守。可是,好几个出入口是临时设置的,没有岗亭,工作人员只能站在户外,顶着零下二十几摄氏度的寒风,为出入人员测体温、做登记。冻得实在受不了了,大家只能轮流钻进车里暖和一下。
“这么下去,人哪能扛得住。”见状,鄂海波一边跟主管领导汇报、寻求帮助,一边找有板房资源的朋友帮忙,成功协调来6个板房,当天布置到位。他还协调小区物业为所有板房接通了电源,提供取暖设施。
“其实我的想法特别简单,就是想让值守人员有地方取暖,不能让他们身冷心也冷。” 鄂海波说。
小区封闭、巡回检查、现场督导施工……鄂海波强大的行动力和奉献精神,让会战街道的工作人员感动。钟丽娟说:“无论多晚,当天不完成工作不回家。无论是人品、能力,还是敬业精神,我们都特别佩服。”
大庆日报记者 程诚